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也能成为癌症治疗的靶标?

机智的怪阿姨 小张聊科研 2021-02-21

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怪阿姨讲故事时间,今天故事的主角是血小板。是的,你没有看错,就是它!


先简单介绍一下它吧~血小板是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,1882年,意大利医师J.B.Bizzozero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,并首次提出了血小板这一命名。


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,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(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~30万),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往往是疾病的征兆,甚至可能与癌症相关。早在100多年前,就有学者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血小板增多的症状,此后,学者陆续报道了肺癌、食管癌、乳腺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胰腺癌、肾癌、直结肠癌、恶性胸膜间皮瘤、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存在血小板增多。但这些研究一直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数据支持。


今年6月,英国的Br J Gen Pract杂志上发表了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[1],他们分析了4000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,发现高血小板计数与癌症发生有着密切联系,在40岁以上的血小板增多患者中,超过11%的男性和6%的女性患者在一年内被诊断患有癌症,如果在六个月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出现第二次升高,被诊断癌症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上升至18%和10%。


恶性实体肿瘤中血小板增多可能导致凝血异常,如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;血小板增多还可能对肿瘤的疾病进展和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但这其中具体的机制一直不太清楚。


同样是在今年6月,Science的子刊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Lihai Li博士等人的研究成果[2],他们发现血小板竟然是癌细胞的“帮凶”,能够帮助肿瘤逃脱机体的免疫攻击!刚听说巨噬细胞乱吃东西,把抗癌药都吃了,成了免疫系统中的“内奸”,没想到血小板竟也成了“帮凶”,这世道。。。

人体巨噬细胞(红色)吞噬T细胞(海蓝色)表面的PD-1抗体(黄色),导致抗癌药物失效


血小板又是如何成为了“帮凶”呢?听本宫细细道与你听!


转化生长因子-β(TGF-β)一直是肿瘤邪教的忠实信徒,它能够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,从而抑制免疫反应,促进肿瘤细胞增殖。血小板表面存在一种名为GARP的蛋白(由Lrrc32基因编码),它特有的钩子结构能够勾搭上TGF-β,并使之激活,就这样,血小板作为司机,携带着邪教信徒TGF-β,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处流窜作案,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铺平了道路。


那么Lihai Li博士等人又是如何锁定血小板这一“帮凶”以及查明它的作案方法的呢?


首先他们将黑色素瘤移植至血小板遗传缺陷的小鼠中,相比于正常小鼠,他们发现血小板遗传缺陷的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速度相对更慢,同时T细胞的活化程度也相对更高。然后,他们从人和小鼠抽取的血液中分离了血小板和T细胞,他们发现具有活化凝血活性的血小板能抑制T细胞的活性。他们利用质谱法鉴定了血小板释放因子中能够抑制T细胞活性的分子,实验结果表明,对T细胞最具抑制作用的分子确实是血小板表面活化的TGF-β。接着,他们发现在敲除GARP的转基因小鼠中,即便其血小板表面存在TGF-β,过度T细胞疗法在控制黑素瘤的效果上仍然远胜于正常小鼠。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没有被激活的TGF-β不能抑制抗癌T细胞。最后,他们通过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干预后,进行了黑素瘤小鼠的免疫治疗,结果显示,与血小板正常的小鼠相比,血小板功能抑制小鼠的存活时间更长,肿瘤复发率更低。基于这一研究结果,作者提出了免疫疗法结合血小板抑制剂的癌症治疗新策略


结语: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,从没想到过血小板也能够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,不得不说癌症的机制错综复杂,肿瘤微环境中的小小变化都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。


参考文献

1、Clinical relevance of thrombocytosis in primary care: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cancer incidence using English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cancer registry data

2、Platelets subvert T cell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via GARP-TGFβ axis


最后问一个问题:Science的新子刊Science Immunology目前还没有影响因子,你觉得它会是一个影响因子多少的杂志?


关注后获取《科研修炼手册》1.0、2.0、3.0、4.0、基金篇精华合集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